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物理教学创新意识的培养——开发学生的“右脑”
作者:jintjk  文章来源:qnsd.net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1/14 11:47:38  文章录入:jintjk  责任编辑:jintjk
 人类社会的历史是一部不断发展、不断创新的历史。如果没有昨天的创新,就不会有今天的辉煌;如果没有今天的创新,同样也不可能迎来明天的腾飞。因此,“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同时也是我们教育肩负的一项历史使命。如何培养新一代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成为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恩格斯说过,“一个民族要站在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的思维”。物理学科作为自然一个,它的学习过程中,思维是它的最主要的学习方法。而思维又分成逻辑思维和直觉思维,据研究,人的左右半脑的思维方式不同的,左脑掌管逻辑思维,右脑掌管直觉思维,传统教学中教师常常告诫学生要思路清晰、言之有理,要符合逻辑,这种教学训练和培养学生的逻辑,也就是训练左脑,但一味地强调逻辑,势必造成左右大脑半脑的竞争中右脑愈来愈处于劣势,以至于右脑逐渐退化和萎缩,思维的灵活性和直觉创造丧失,这样的人只能刻板的思考问题。因而,要开发学生的“右脑”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为此,我在平时教学中注重以下几个方面,以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作为一种有目的、有计划、较持久的知觉,是人们全面、深入、正确地认识事物的一种过程,是学生认识世界、获得信息和汲取知识的主要途径。观察应讲究方法,善观察者,可以见常人所未见;不善观察者,入宝山空手而归。例如,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和科拉顿分别进行了电磁感应实验,结果法拉第获得了成功,而科拉顿却错失良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因此,观察能力本身也是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从一定意义上讲,实验就是人为地创造提供观察的条件。物理实验中的观察一般包括对教师演示实验的观察和学生分组实验中的观察两个方面,要让物理实验中的观察真正成为创新意义层面上的观察,进而通过观察能卓有成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著名美籍华裔物理学家杨振宁教授曾经指出:“中国的小孩在动手的兴趣和能力方面明显不如欧洲和美国的小孩,主要是没有动手机会。”其实,不但我国小孩的情况如此,就是我国中学生参加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尽管捷报频传,但比赛中的实验成绩往往落后于其他国家,是靠理论成绩的优势取得总分较高名次的,我国出国留学的研究生,这方面同样也是一个薄弱环节。教学中实践活动由通常的课内向课外延伸。延伸的办法主要包括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和开放实验室等方面。由于课外活动具有时间上比较充裕,形式上灵活多样,并可照顾到学生的兴趣爱好等特点,因而也便于有针对性地通过操作加强动手能力的培养。如围绕物理课堂教学,并联系农村及小学实际,可以成立农村电工、家电维修、玩具制作、幻灯片、投影片及多媒体课件制作等兴趣小组,这些活动在受到学生广泛欢迎的同时,在实践中也会产生积极的效果。开放实验室就是在规定时间内将有关实验器材摆放在实验室,供学生有选择地进行操作、研究。开放的内容一般包括:一些学生未能参与的课堂演示实验,一些课内学生没有做好或做后有不同见解及有疑虑的学生分组实验或边学边实验,一些配合课堂教学的系列实验或补充实验;教材中安排的一些小制作、小实验、小研究,由教师命题、学生设计的实验以及学生自行命题、设计的实验等。开放实验室可以让不同层次、不同需要的学生各得其所,便于学生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中积极自由地动手和动脑。

 

[1] [2]  下一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